亚洲欧洲国产十,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又长又硬又粗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视频18,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99视频99,国产又粗又硬又大爽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馬渡民歌——  從鄉(xiāng)野山間唱到浩瀚星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張 平  2025年08月06日08:32

馬渡民歌傳承人雷澤勝(中)等人在演唱《蘇二姐》。

“清早起來去(吔)放牛(噢),去(吔)放牛(噢),一根(那個)田坎(蘇二姐),你呀我呀妹兒娃子,放出頭(哦),二嫂喲……”

在四川省東北部崇山峻嶺深處,有一個因民歌而聲名遠揚的小鎮(zhèn)——宣漢縣馬渡關鎮(zhèn)。這里是米倉古道與荔枝官道縱橫交錯之地。踏入馬渡關鎮(zhèn),那首家喻戶曉的《蘇二姐》便挾著山里人獨有的質樸與熱情,從百丈崖的崖隙間悠悠飄來。歌聲如潺潺溪流,清澈純凈;又似悠悠鳥鳴,婉轉動聽。每一個音符仿佛都帶著山間的露珠,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感受來自大山深處的溫暖與力量。

馬渡關鎮(zhèn)地處宣漢縣西北角,與巴中市交界,馬渡關鎮(zhèn)古代叫馬渡關,傳說三國大將張飛在前往巴州時遇沙溪河洪水,其坐下神馬一躍渡沙溪而得名。

唱歌是馬渡人的天性。馬渡民歌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深丘山區(qū)的馬渡人,努力與大自然相處的產物。它真實地反映了馬渡的社會變遷、生產生活及風土人情。馬渡民歌題材豐富,有言情的《表嫂嫂》《表妹妹》,有相思的《望郎歌》《月亮往西斜》,有記事的《掐菜苔》《上茶山》,還有敘物的《螃蟹歌》《耗兒歌》。

在音樂形式上,馬渡民歌獨具特色,曲式普遍采用單段體,也有用分節(jié)歌或套曲來表現篇幅較大的敘事歌曲。在音階調式上,大部分屬于民族五聲調式中的徵調式,還有的屬于羽調式、宮調式、商調式或角調式。旋律或高亢激昂,或悠揚婉轉,身臨其中,讓人有上遏白云、下截流水、空谷傳響、遍野是歌之感。

憑借深厚的民歌底蘊,馬渡關鎮(zhèn)先后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川東民歌之鄉(xiāng)”等稱號。2018年,馬渡山歌列入四川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提到馬渡民歌,繞不開李依若這個名字。這位來自馬渡關鎮(zhèn)的藝術家,以家鄉(xiāng)為靈感源泉,創(chuàng)作了《蘇二姐》等經典作品。他提煉的“溜溜調”旋律,成為后來蜚聲世界的《康定情歌》的重要基因。

據傳,20世紀40年代,李依若在成都讀大學時,與一位來自康定的同姓女同學相戀。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兩人結伴來到康定跑馬山玩耍。山間綠草如茵,野花盛開。李依若因眼前的美景而陶醉,更被身旁的人打動,靈感乍來,根據康定地區(qū)“溜溜調”,并結合家鄉(xiāng)馬渡關的民歌元素,編創(chuàng)了一首《跑馬歌》。他深情地唱給“李家溜溜的大姐”聽,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

《康定情歌》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在國際上也獲得認可。1952年,它在維也納世界青年聯歡節(jié)上獲銀獎;20世紀70年代,《康定情歌》隨美國“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飛向太空,成為人類向宇宙?zhèn)鬟f文明的“地球之音”;20世紀90年代,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十首民歌之一,并被多國選入教材;2005年,《康定情歌》又搭乘“神舟六號”飛船遨游天際,再次展示了中國民歌的獨特魅力。

如今,李依若創(chuàng)作的《蘇二姐》被編入《中國民歌精選》,其旋律還被改編為《英雄戰(zhàn)勝大渡河》等紅色曲目,成為連接傳統(tǒng)與現代的文化紐帶。

在數字化浪潮與城市化進程中,馬渡民歌以獨特的方式延續(xù)著生命力。

年逾古稀之年的王成陸、葉章云等村民是民歌“活字典”。他們就像一位守護傳統(tǒng)文化的使者,走街串巷教唱《蘇二姐》《犀牛望月》等經典民歌,還用“大人唱、小孩聽”的口傳心授方式,讓這些古老的旋律在耳濡目染中代代相傳。

宣漢縣文化館作為省級非遺保護單位,積極開展各種民歌傳承活動,組織民歌比賽、培訓等,為馬渡民歌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堅實平臺。當地中小學將民歌納入音樂課,孩子們在學唱中埋下文化認同的種子。每逢六一兒童節(jié),校園里的民歌表演總能贏得滿堂彩,孩子們用稚嫩的歌聲表達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近年來,年輕音樂人還將民歌曲調與流行音樂結合,在短視頻平臺推出創(chuàng)新作品。這些作品猶如一股清新的春風,打破了地域限制,讓馬渡民歌觸達更廣泛的群體。從田間地頭到浩瀚星空,馬渡民歌不僅承載著馬渡人的情感與記憶,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