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十,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又长又硬又粗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视频18,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99视频99,国产又粗又硬又大爽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邊疆文學》2025年第8期|孫國:松山戰(zhàn)場啟示錄
來源:《邊疆文學》2025年第4期 | 孫國  2025年09月11日08:18

早晨起來,我們一行4人從騰沖驅車向松山駛去,遠眺整座松山被晨靄所籠罩,朦朦朧朧,如仙如幻。戰(zhàn)爭的迷霧,總是比戰(zhàn)場的硝煙去的慢一些,松山戰(zhàn)役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戰(zhàn)爭史,蘊含著戰(zhàn)爭的古老話題,我們這次到松山去憑吊犧牲的中國軍人,重溫戰(zhàn)爭,接受那場戰(zhàn)爭的洗禮,尋找關于那場戰(zhàn)爭帶給后人的啟示和感悟,去拉開歷史的帷幕,去了解松山戰(zhàn)役的殘酷和真實的戰(zhàn)爭。

一場容易被人遺忘的戰(zhàn)役

在世界戰(zhàn)爭史上,沒有一場戰(zhàn)役像松山戰(zhàn)役那樣重要而又容易被人忽略遺忘。

松山戰(zhàn)役(包括密支那、騰沖戰(zhàn)役)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滇西抗日的主戰(zhàn)場,是在中國無名的地方發(fā)生的著名戰(zhàn)役,由于種種原因,直到今天國內外知道松山戰(zhàn)役的人仍然不多,來這個偏僻地方的人更是寥寥,或許,正因為如此,它才成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最完整的戰(zhàn)場遺址,供人們來了解那段戰(zhàn)爭歷史,讓人來追思和憑吊。

1942年,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zhàn)失利,滇緬公路被切斷,撤退到怒江東岸的遠征軍余部與日軍隔岸對峙。日軍在怒江西岸及滇緬公路旁的松山修建了堅固的準要塞式防御工事。中國方面遠征軍與陸續(xù)趕來的援軍則整編為滇西遠征軍,下轄第11、12集團軍,共計16萬人,接收了少量美式裝備,當中大部分軍官亦接受了美軍的訓練。1944年,為了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遠征軍原計劃主攻騰沖,以便盡快與駐印軍取得聯(lián)系,而對龍陵方向以防御日軍增援為主。但進攻計劃數月前已泄密,日軍早已做好準備,將龍陵和松山日軍主力部分調往騰沖,而龍陵方向較為空虛。我方對此毫不知情,繼續(xù)按原計劃攻擊,在高黎貢和騰沖方面損失慘重。1944年5月16日,在龍陵方向作戰(zhàn)的11集團軍71軍88師262、264團在平戛方向的勐糯三村繳獲日軍作戰(zhàn)命令一份,方知我攻勢計劃泄密。遠征軍總部遂命令右翼20集團軍繼續(xù)攻擊騰沖,而左翼11集團軍由防御轉為主動攻擊龍陵、芒市,展開全線反攻。因松山久攻不克,彈藥糧草等只能靠人力、畜力從保山大后方翻越山路轉運,加上雨季影響,根本無法保障前線需要。被調往騰沖增援的原松山守備隊113聯(lián)隊長松井秀治又率隊1500人于6月11日增援龍陵,我軍本已攻占的龍陵城區(qū)一部之防線被攻破,不得不退守相持,而騰沖攻勢亦陷入膠著狀態(tài),至此,滇西戰(zhàn)局全線告急。松山戰(zhàn)役遂成為扭轉滇西戰(zhàn)局之關鍵。

松山為龍陵縣內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它聳立于怒江西岸,猶如一座天然的橋頭堡,扼住滇緬公路要沖及怒江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難攻。1942年,日軍占領松山,駐守此地的是第56師團下屬拉孟守備隊,指揮官是金光惠次郎少佐。守備隊配備強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高射機槍、坦克等,兵員1300多人。而主攻松山的則是宋希濂第11集團軍中戰(zhàn)功累累、號稱“榮譽一師”的第八軍和71軍的新編28師。

車停在松山半山腰,我們一行下車沿著一條木板鋪成的小路蜿蜒而上,路兩邊到處都是縱橫交錯,如同迷宮一樣的地溝暗道,裸露的地堡經歷70多年的風雨侵蝕,依然堅固保存完好。

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后,將松山作為警備中心、進攻據點和防御支撐點“三位一體”的戰(zhàn)略目標,開始陣地建設。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敗退。日軍戰(zhàn)略專家預見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御體系重要支撐點的作用凸顯,遂擬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御要塞。緬甸方面,日軍15軍令第56師團派出工兵聯(lián)隊,并從中國滇西、緬甸、印度等地強征民夫1670余名,晝夜施工。為保密,僅允許他們到大埡口為止。工事完成后,為完全保密,1944年2月21日至25日,日軍將抓來的民夫以打防疫針為名,全部秘密注射處死,并焚尸掩埋,戰(zhàn)后在大埡口曾發(fā)現“千人坑”。至1942年底完成第一期施工。后又以防御為主,對松山腹部陣地加固和擴建。至1944年5月,于遠征軍反攻前夕完成松山地區(qū)的準要塞式堡壘防御陣地體系:在滾龍坡、大埡口、松山、小松山、大寨、黃家水井、黃土坡、馬鹿塘編成7個據點群,每個均以數個最堅固的母堡為核心,四周有數個子堡拱衛(wèi),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壘互為側防。其堡壘為地堡,一般分三層構筑,大致相當于三層樓埋于山體中。

松山戰(zhàn)役是抗日戰(zhàn)爭滇西緬北戰(zhàn)役的重要組成部分,打破了滇西戰(zhàn)役的僵局,拉開了中國大反攻的序幕,經過三個月的激戰(zhàn),遠征軍取得了勝利,松山戰(zhàn)役的勝利使得滇緬公路無阻,為反攻龍陵、騰沖等勝利奠定了基礎。

松山戰(zhàn)役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上有獨特地位和意義:以戰(zhàn)役級投入和犧牲,贏得了戰(zhàn)略級的戰(zhàn)爭目標;打破滇西戰(zhàn)役僵局,拔下滇緬公路上最硬的“釘子”,為最終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礎,拉開了中國大反攻的序幕,是中國抗日戰(zhàn)場中國戰(zhàn)略反攻階段“轉折點”之戰(zhàn),也是中國軍隊首次殲滅一個日軍建制聯(lián)隊(團)的戰(zhàn)役、日軍在亞洲戰(zhàn)場的第一個“玉碎”戰(zhàn);日本天皇親授的聯(lián)隊軍旗被毀,旗冠深埋地下,113聯(lián)隊不復存在,成為日軍在中國戰(zhàn)場上首次遺留下千具遺骨迄今無法收殮的敗仗。

子高地爭奪戰(zhàn)

松山戰(zhàn)役的慘烈實為二戰(zhàn)眾多戰(zhàn)役中所罕見,這是被世人和歷史專家所承認的。

中日軍隊在松山近三個月的激烈鏖戰(zhàn),松山仍然被日軍占領控制,訓練有素的日軍部隊和有利的地形暗堡,令進攻的中國軍隊在松山戰(zhàn)役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子高地是松山所有暗堡的中心樞紐。子高地暗堡林立,互相策應,由于對暗堡不熟悉,中國軍人雖然經過多次攻擊仍然無法攻破。

我們來到一座坑道邊上,洞口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洞口呈現出特殊的黃色。見我們驚奇,陪我們來的同志告訴我們,這是當年炸藥爆炸被炸藥中硫黃熏的。經過七十多年風吹雨淋歲月的洗禮它依然完好地存在,可以想象當年爆炸的巨大威力。

遠征軍久攻不下松山子高地,加之敵軍的暗堡異常復雜堅固,為了減少傷亡。指揮部吸取前段攻擊失敗的經驗教訓后,大家集思廣益決定爆破松山子高地。

陪我們來的同志領著我們來到一塊約兩個籃球場大的平地上,他告訴我們,當初工兵連就是從這里開始挖坑道。開始挖了4條明槽,為了掩蓋意圖防止被日軍發(fā)現,部隊挖一段就用樹葉、雜草巧妙地蓋蔽。先是躺著挖,然后跪著、蹲著挖,最后才能站起來。當時松山陰雨、暴雨連綿不斷,這對戰(zhàn)士們作業(yè)很是不便。他們調來了8軍榮1師工兵連。工兵連排長鮑直才生前接受采訪時回憶說,挖掘初期工作尚順利,但越往前挖,問題就越多,坑道內照明、用餐、大小便,尤其是最前端的人員,因氧氣供應不足,呼吸困難,人人都汗流浹背,好像打入十八層地獄,這些問題沒法解決,但大家仍然咬著牙苦撐,沒有片刻停工。挖掘工作一晝夜兩班倒,每班十二個小時。因坑道狹窄,換班時,要等坑道里的人全部出來,接班的人才能一個個進去,最前端的人,將挖掘出的土裝入麻袋,再以接力的方式,一個個地向外傳遞。后來為了加快進度,軍工兵營3個師工兵連數百人全部投進去了。挖掘時日軍不斷打冷槍,日軍的狙擊手槍法非常準,給挖坑道帶來了極大地威脅。來時我查過資料,日軍非常注重士兵的個體素質訓練,在修筑工事最艱苦的歲月,他們也一刻也沒有停止訓練。經過幾天的開挖和戰(zhàn)斗,日軍發(fā)現中國軍人的意圖后,組織人員開始在子高地暗堡中向下挖掘,準備截住向上通往暗堡的路,雙方展開了一場生死競爭,誰都清楚彼此的意圖,勝利的天平有時就是因為一件極其細小的事情而改變,而這個通道就是改變雙方均衡的關鍵點。子高地爆破后才發(fā)現,如果再晚兩天爆破,我軍的坑道就會被日軍從中挖透。一旦挖透,后果不堪設想。

隨著挖掘的深入,從英國運來10噸高效炸藥,途中,由于很多運夫犧牲或逃跑,真正運來的只有3噸。這些炸藥被放到了子高地挖掘的坑道里,為了防備不測,預備了10套點火裝置,1套導火索裝置。為了增加消滅日軍的效果,起爆前,中國軍人特意發(fā)起了一場佯攻,派部隊向子高地發(fā)起猛烈的沖鋒,日軍果然中招,為了保住子高地,他們派來更多的日軍增援子高地,等日軍集中到子高地時,我軍后撤。起爆后,一股力量沖天而出,把主峰整個大碉堡托起數米歪斜栽倒在山頂上,同時,一股濃煙柱從子高地竄起,煙柱頭上戴著一頂帽子,很像多年以后在電影里看到的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濃煙中,日軍尸體、樹干、汽油桶、槍炮,無數的軍用物資和裝備,漫天飛舞。

子高地爆破后,中國軍人迅速發(fā)起攻擊,日軍為了奪回子高地組織了反撲。雙方都知道子高地關乎整個戰(zhàn)局的發(fā)展和走向,戰(zhàn)斗非常慘烈,經過激烈的混戰(zhàn),子高地又被中國軍人奪了回來,后續(xù)部隊沖上去后才發(fā)現子高地上到處都是日軍和中國軍人的尸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戰(zhàn)場發(fā)出陣陣的血腥和硝煙味。

在地堡溝壑中有紅色泥土,陪同的同志對我們說,這就是當年雙方流出的血水滲入到土中把土染紅的。后來我查了一下資料,泥土中有紅色是因為泥土中含有鐵元素。當時的戰(zhàn)場,近萬人血流成河,可以把泥土染紅。

當年浴血大江東,戰(zhàn)死沙場氣貫虹。

這句詩和當年的戰(zhàn)斗場景很吻合。中國軍人為了國家和民族,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贏得了盟軍的高度評價。遠征軍長官司令最高美軍顧問弗蘭克·多恩準將平日里很瞧不起中國軍隊,在我軍攻克松山子高地后,曾真誠地對美軍軍官說:“這次作戰(zhàn)是極其艱苦的,犧牲是慘重的,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付出了極慘重的代價,因此,這次作戰(zhàn)的每一次勝利都應該歸功于中國?!?/p>

血性中國軍人

在松山戰(zhàn)役中,無數中國軍人英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他們的犧牲,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黑暗的夜空,激勵著更多的前赴后繼。

戰(zhàn)士楊敬財是松山戰(zhàn)役中第一個被稱為英雄的人。在一次戰(zhàn)斗中,軍隊偷襲被日軍發(fā)現后,日軍以炮火和機槍近距離向我軍射擊,官兵們大批大批地倒下,連長受傷,部隊開始潰散。位于部隊后方的號長楊敬財站起身來吹響了沖鋒號,激昂的號聲刺破槍炮聲,正在臥倒避彈的士兵,精神倍增猛然奮起,意欲潰退的士兵立即回頭向敵陣沖去。日軍也被這氣勢所震懾,霎時,我軍殺聲四起,壓倒了敵人的槍炮聲,越過敵人的鐵絲網和各種障礙物及戰(zhàn)壕,從翼旁沖上子高陣地前沿,在喊殺聲中,一批批官兵倒了,另一批又前赴后繼地沖上去。戰(zhàn)士們和敵人展開了白刃戰(zhàn),隨著敵人的增多,眼看我軍又要被擊敗,楊敬財掛起軍號,大聲喊道,兄弟們跟我來。他抽出背上的大刀率先沖入敵堡,刀起頭落。日軍的頭顱滾落到山下,有的戰(zhàn)士被日軍挑出了腸子,仍然捂著腸子沖向敵軍;有的和日軍打斗在一起,拉響了手榴彈和敵人同歸于盡,戰(zhàn)場上血肉橫飛,這次戰(zhàn)斗,大長了中國人的精神志氣。戰(zhàn)斗結束后,軍長何紹周被這英勇的中國士兵感動了,他破格將號長楊敬財提拔為上尉,他也成了第一個書寫松山戰(zhàn)役中的英雄。

在另一場攻擊戰(zhàn)中,為了減少傷亡,軍里決定組織敢死隊。3團得知要成立敢死隊,官兵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參加敢死隊。3營營長陳載經第一個站起來說,我是全團第一個中校營長,要起模范帶頭作用。最后指揮部決定由他組織敢死隊,在眾多要求參戰(zhàn)的士兵中他挑選了30人組成敢死隊。誰都知道在這樣激烈的戰(zhàn)斗中,敢死隊就意味著死亡,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陳載經營長在火力的掩護下,帶著敢死隊沖上敵軍,和日軍浴血廝殺。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戰(zhàn)場法則,面對視死如歸的中國軍人,敵軍膽怯了,他們退回到地堡。平時對中國士兵很看不起的美軍顧問團目睹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搏殺,震驚之余,豎起大拇指說,中國軍人了不起。

來時,我們曾采訪過一個參加過松山戰(zhàn)役的老兵,他告訴我們,他立功是因為一泡尿。打炮支援地面攻擊部隊,由于打炮時間太長,炮管打紅了沒法炮擊,這個時間日軍沖上來了,陣地上又沒有水給炮管降溫,情急中,他往炮管上撒了一泡尿給炮管降溫后,炮又能發(fā)射了,戰(zhàn)后部隊給他立了功。他從來不說自己是英雄,家人和朋友甚至不知道他曾經參加過松山戰(zhàn)役,在他心中,死了的戰(zhàn)友才配得起英雄這個稱號。生前他每次談起松山戰(zhàn)役都不自覺地老淚縱橫:每一次發(fā)起攻擊,幾百人攻擊一次下來只剩下幾個人,但他們義無反顧向死而生。子彈都是從攻擊士兵的胸口前射中的,中國軍人面對死亡沒有一個退卻的,血染的風采,他們?yōu)樽鎳鵀槊褡瀚I出最后一滴血。

陪同的同志指著小片山凹說,在那里有一個敵軍的地堡群,為了奪取這個制高點,曾犧牲了1000多名優(yōu)秀的中國軍人,他們血灑疆場。他告訴我們,當中國軍隊沖上去以后,戰(zhàn)壕里的日軍沖出來同中國軍人拼刺刀。日軍訓練有素非常善于拼刺刀,中國軍人在拼刺刀中明顯處于下風,但面對強敵,他們沒有退縮,依然亮劍,每次我軍炮火支援,敵人就退守坑道內,炮火根本打不著他們,強攻又不行。沒有辦法,遠征軍官兵又一次發(fā)起沖鋒,敵人跳出戰(zhàn)壕同中國軍人拼刺刀時,前線指揮員請求進行炮火覆蓋,指揮員含淚下達了炮火覆蓋命令,使敵我雙方在炮火中俱毀。

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聽到這首英雄贊歌,我們終于理解了這首歌的內涵,我們聽得淚流滿面,歲月流逝,青山無語,犧牲的眾多遠征軍,他們都是民族英雄,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

銘記與氣節(jié)

忘記就意味著背叛。松山戰(zhàn)役的慘烈程度和意義需要后人銘記。

我們一行來到松山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郁郁蔥蔥的樹林里沒有一只鳥。史料上說,70多年前那場血戰(zhàn)打得昏天蔽日,鳥類的祖先目睹了這場血腥,鳥兒是有記憶和遺傳的,它不斷告知鳥的下一代遠離這個地方,所以鳥兒就害怕這種地方。見我們詫異,陪同我們的同志說,這里留下了日軍和國軍將士近萬人的尸體,孤魂野鬼太多,陰氣太重,鳥兒不敢來。兩種解釋都沒有科學道理,不足以令人信服。隨我一起來參觀的一位同事說,這里沒有任何鳥和其他動物,也許與這里鐵的磁性太大有關系。他的這一說法似乎有些道理,在這100天的激烈交戰(zhàn)中,山上聚集了太多的各種槍彈和炮彈的彈殼以及鐵的金屬。

我們抓起一把泥土,讓泥土在手縫間流過,留下了炮彈和槍彈的碎片。

當年被炸毀樹木的山坡上,又生長出新的大樹,歲月已經彌合了自然界的創(chuàng)傷,但戰(zhàn)爭給中國人帶來的創(chuàng)傷卻無法治愈。這場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和思考一刻也沒有令人停止。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在滇西有一座令日本人蒙羞的小鎮(zhèn),它就英雄的城市騰沖,因為在這里中國遠征軍曾血戰(zhàn)日本,是中國軍隊從日本人手里收復的第一座城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在滇西反攻勝利后,云南各界群眾在昆明圓通公園建立“滇西戰(zhàn)役第八軍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碑文為:“島寇荼毒,痛及滇西。誰無血氣,忍棄邊陲?;富笇⑹?,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瘞忠有壙,名勒豐碑。懔懔大義,昭示來茲。”

騰沖人民為遠征軍烈士建起了國殤墓園。他們以這種方式告誡后人,山河無恙,英勇無畏犧牲的烈士們,他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贏得的勝利,祖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1944年騰沖建起一座烈士陵園,命名為國殤墓園,在陵園內埋葬著犧牲的烈士,在烈士墓前跪著以藏重康美為首的日本軍官雕塑,而那些被打死的日寇尸骨則丟在一旁矮小潦草的倭冢中。騰沖人民將日軍尸體反綁在背后以面朝烈士方跪拜懺悔。

硝煙彌漫已散,喋血鏖戰(zhàn)已逝。因為騰沖和滇西的氣節(jié),邊陲古鎮(zhèn)騰沖多了激蕩天地間的浩然正氣。

沉痛與反思

松山戰(zhàn)役雖然最后以我們的勝利而告終,但這場勝利遠征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戰(zhàn)后統(tǒng)計,日方以1300多名日軍,造成中國遠征軍傷亡7763人,中日雙方傷亡比率6:1??煞Q世界軍事史上的“慘勝”。守衛(wèi)松山的日軍,是第56師團下屬的113聯(lián)隊,這是日軍的一支模范部隊,在緬甸方面軍一年一度的軍事大比武中,它一直保持著步槍射擊、火炮射擊和負重攀登3項第一的成績。

日本侵華失敗的命運早就注定了,偉人毛主席《論持久戰(zhàn)》已經闡述的非常精辟。在近3個月的戰(zhàn)斗中,日軍憑借地堡暗堡頑固頑抗到底,他們像剿殺不盡的“鼴鼠”,面對槍林彈雨,頑強地堅守,誓與陣地共存死,這樣的對手仍然令人敬重。

在松山戰(zhàn)場上日本軍人面對中國軍人所表現出的頑強精神,贏得了中國軍人的敬重。松山攻占后,在大啞口指揮所,指揮爆破的總指揮李彌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眼淚撲簌簌地滾下臉頰。整個戰(zhàn)場一片死寂。他對身邊的士兵說,你們還恨這些日本兵嗎?我現在感到與這些對手作戰(zhàn)很光榮。李彌沒有將這些日本兵視為“敵人”,而是用了“對手”這個詞。

李彌脫帽致意。他向上級打報告,希望對戰(zhàn)死沙場上的日軍進行安葬。他對著一角雙手合十,行了一個禮。這些文字是由一個日本作家楳本捨三所寫的,這也體現了中國軍人的品性、胸懷、風范。

戰(zhàn)后,部隊派人掩埋尸體,挖了3個大坑,分別能裝1000人、800人、500人。那幾天,每天推土機嗡嗡工作,大家都知道那是在掩埋尸體。中國人以包容和寬大的胸懷讓這些侵華的日軍落土為安,沒有讓他們暴尸荒野。

李彌不是第一個敬重對手的將軍。戰(zhàn)爭史上被對手打折服的數不勝數。

抗聯(lián)英雄楊靖宇是我們國家的民族英雄,他率領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白山黑水間堅持抗戰(zhàn)。他犧牲后,當日軍切開他的胃時,里面全是沒有消化完的樹皮和草根,日軍將領大為驚訝,他們說,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實為英雄。他們?yōu)闂罹赣铋_了慰靈祭大會,讓日本人來做道場,按日本習俗在木碑前橫拉著兩頭細中間粗的草繩,焚香代酒,日本僧人禮拜念經。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2001年,軍人李鋼林到加拿大去看女兒,一個叫約翰的美國老兵得知他是中國軍人后立即肅然起立向他敬禮。是中國軍人的英雄氣魄贏得了他的敬重。他告訴李鋼林,他叫約翰參加了朝鮮戰(zhàn)爭,那是一個極冷的日子,晚上中國士兵向他們發(fā)動了攻擊,炮火炸碎了河面上的冰層,士兵們在炮火中趟過河,上岸后,兩條褲腿很快就凍住了,他們跑得很慢,因為他們的腿不能彎曲,他們火力很弱,沒有炮火掩護,他們的槍好像也被凍住了,他們像原木在移動,我們的火力很猛,炮彈機槍向他們射去,他們僵硬地移動著,一排排倒下但他們從沒有畏懼,一批批又沖上來,我被那些不畏死亡的靈魂震憾了,我當時就知道這是一場沒有勝利希望的戰(zhàn)爭,他們像原木一樣在移動,我們的炮火阻止不了他們,這樣的軍隊是不可戰(zhàn)勝的。50多年來,他一直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美國軍力在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為什么一窮二白的中國贏了?那些年輕的中國軍人為什么不怕死,這些東方軍人到底有一個什么樣的靈魂?他們?yōu)槭裁从⒂聼o畏,血戰(zhàn)無悔,向死而生。李鋼林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回答了他的提問:“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我們是工農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zhàn)斗,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干凈……”

從一些對手的著述中,可以清晰地讀出,我們先輩以自己的英勇、血性和智慧,改變了世界打量中國的目光,也使中國記得了對手的尊敬和嘆服。 

另一種戰(zhàn)爭

據史料統(tǒng)計,日本侵華戰(zhàn)爭中殺害中國軍民約為3500萬。在日軍侵華戰(zhàn)爭中,日軍慘絕人寰瘋狂屠殺中國軍民的罪行罄竹難書,其殘忍程度令人發(fā)指,在世界歷史上也極其罕見。

松山戰(zhàn)役中日本軍人俘虜中國軍人不打麻藥,活生生地解剖中國戰(zhàn)俘,有的被他們放在汽油桶內活活煮死,讓日本士兵站在旁邊觀看,聽著撕心裂肺的慘叫,他們泯滅人性以此為樂;他們將中國士兵抓來練拳擊,然后綁在樹上當活靶練射擊,他們的罪行令世人發(fā)指。

中國人卻以仁慈與善良書寫了另一場戰(zhàn)爭。

松山戰(zhàn)役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情節(jié)。松山子高地攻破后,有5個日軍士兵被巨大的爆炸波震暈了,沖上來的中國士兵沒有把失去意識的日本軍人殺掉,而是將他們背到山下醫(yī)院進行救治。我們用最好的醫(yī)生,最好的藥物把他們從死神中解救過來。

對日本戰(zhàn)犯改造采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尊重戰(zhàn)犯的人格、提供優(yōu)厚的生活和醫(yī)療待遇,豐富的文娛生活,勞動改造、社會參觀,親屬探視和通信往來,這些措施使得戰(zhàn)犯們逐漸恢服了人的感情、理性和良心。我曾經到過遼寧日本戰(zhàn)犯改造所采訪了改造日本戰(zhàn)犯的活動。寫下了《押解改造日本戰(zhàn)犯》的紀實文章。

當時我和許多人一樣想不明白,這些戰(zhàn)犯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狀,他們泯滅人性,他們的雙手都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翻開世界戰(zhàn)爭史,對待戰(zhàn)犯有各種懲戒方式,但都會叫他們生不如死,正因為如此,許多戰(zhàn)場上的俘虜寧肯自殺也不愿意被俘虜,對他們來說俘虜意味著比死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殘酷。二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俘虜的大批日本關東軍,他們把他們送到西伯利亞進行勞動,在極度惡劣的環(huán)境中大部分日軍被活活折磨死,許多日本戰(zhàn)俘多少年過去想起這件事情仍然令他們心有余悸。但我們國家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對日本戰(zhàn)犯進行救贖和改造。改造日本戰(zhàn)犯,使日本戰(zhàn)犯恢復人的良知,蕩滌了靈魂,完成了戰(zhàn)爭狂魔到人的蛻變。

我們對日本戰(zhàn)犯的成功改造,不僅是對這些人的救贖,更是對世界和平與正義的彰顯。我們?yōu)楦脑鞈?zhàn)犯靈魂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將彪炳史冊,成為人類歷史中莊嚴而溫暖的記憶。

站在子高地上,硝煙已經散盡。當初守護松山的日本軍人始終相信日本政府會派人解救他們,他們也始終沒有泯滅生的渴望,戰(zhàn)爭結束后,他們才明白日本政府從來就沒有解救他們的計劃,他們許多人失去生命是被軍國主義騙的,如果當初那幾個日本士兵被殺掉,也許就不會有更多的日本人了解那場戰(zhàn)爭帶給兩國人民的災難,日本士兵被我們救治后,他們回國后利用一切述說戰(zhàn)爭的殘酷,真誠地向中國人民懺悔,成為和平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我有時會想,改造人的靈魂和良知比殺死他們本身意義更大影響更為深遠。世界上除了戰(zhàn)爭還有另一種方式影響和平的進程。事實也已經證明,被改造的日本軍人許多成了和平的促進者和踐行者,他們呼吁和平,千里迢迢到中國來謝罪,他們現身說法向世人說著和平對人類的重要。

人類和平,除了戰(zhàn)爭外,還有另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是給人類帶來了希望,使人們不通過戰(zhàn)爭,仍然享受著橄欖枝和和平鴿帶來的和平。

永恒的主題

和平與發(fā)展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和主題。松山戰(zhàn)役的硝煙已經散了,刀光劍影成了回憶。許多人已經忘記這片土地上曾經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這片土地曾浸潤過中國士兵的鮮血。

我們來到松山山頂,站在山巔上俯視山下縱橫交錯如迷宮一樣的地堡群,滿眼是郁郁蔥蔥植被茂密的松山,陪同我們的同志告訴我們,當年松山戰(zhàn)役中山上的所有植被都被炸毀了,現在的樹木是戰(zhàn)后生長的。這里松濤陣陣,陽光明媚,山下是一幅旖旎的田園風光,戰(zhàn)爭似乎隨著七十多年的硝煙離我們已經遠去。

其實戰(zhàn)爭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高懸在我們頭上。

戰(zhàn)爭,這個人類自相殘殺的怪物,自從它登上歷史舞臺的那一天,便同人類數千年社會發(fā)展史如影相隨。

和平與戰(zhàn)爭是一個人類永恒的話題。

回望歷史,中國軍人不正是憑借著不怕流血、不惜捐軀的英雄氣概,憑著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獻精神,創(chuàng)造了無數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神話,正是因為有他們才有我們國家山河壯麗,國泰民安。古往今來,任何一支軍隊,沒有血性和膽魄,就不會有戰(zhàn)場上的勝利。松山戰(zhàn)役中的中國軍人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他們?yōu)橹腥A民族付出了犧牲和生命,他們無愧于軍人的稱號。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詮釋著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他們的功績永載史冊。

就在筆者寫這篇文章時,我們國家第十六批烈士遺骨回國,運-20運輸機運送這些為保家為國犧牲的英烈的國家遺骨回國,兩架殲20護航,國家以最高標準和禮節(jié)迎接這些英雄的英靈。

我們建立了遠征軍紀念館,遠征軍的事跡被更多的書籍和影視作品呈現在人民面前,烈士們?yōu)樽鎳鵀槿嗣窳鬟^的每一滴血,祖國和人民都不會忘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日本戰(zhàn)后雖然進行了深刻反省,但日本軍國主義死灰未滅,他們把戰(zhàn)死的日本戰(zhàn)犯仍然供奉在靖國神社,依然在為軍國主義招魂。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連孫子這種軍事家都認為戰(zhàn)爭關乎國家命運和生死,不能輕言開戰(zhàn)。毛主席曾經說過,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位卑未敢忘憂國。作為當代軍人,歷史的重擔交到我們肩上,必須保持中國軍人所有的血性,在血脈里植入英雄基因。

中國人愛好和平,是和平的守望和擔當者,中國軍人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還不太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個和平環(huán)境,枕戈待旦,練軍備戰(zhàn),能夠隨時拉得出打得贏,能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準備打仗才可能不必打仗,這是戰(zhàn)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莫過于戰(zhàn)爭,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我們之所以要記住戰(zhàn)爭,不是為了記憶戰(zhàn)爭的本身,而是為了記住我們先輩為戰(zhàn)爭付出的代價和他們飽嘗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避免把這樣的痛苦再傳到下一代。

我們走時,陽光明媚,隨著車的遠去,松山漸漸地淡出我們的視線,像來時一樣朦朦朧朧,但在我們心中松山卻越來越高大,越來越清晰,我們知道那里曾有過中國軍人的血性膽魄和英雄基因。

愿世界和平之花永遠綻放,和平之鴿翱翔藍天,和平之歌響徹大地。

【孫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出版《大將肖勁光》 《中國特警部隊》《共和國警衛(wèi)紀實》《千里護衛(wèi)毛澤東》《陽光地帶》《索馬里海盜》《劍之魄》《我的彩云之南》《守望香格里拉》《向歲月致意》等16部作品,電視連續(xù)劇《中國武警》、大型系列紀錄片《忠誠衛(wèi)士》編劇之一,《大將肖勁光》獲全國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專題片《布依山寨太陽花》獲全國第十屆人口文化獎一等獎?!妒赝愀窭锢帆@ 2017書香昆明云南十大好書和改革開放40年云南10部優(yōu)秀報告文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