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獻平:依舊骨頭連著骨頭,手挽著手(組詩)
楊獻平,河北沙河人?,F(xiàn)居成都。先后從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成都等地。作品見于《天涯》《人民文學》《花城》《詩刊》《中國作家》《芙蓉》《長江文藝》等刊。主要作品有“巴丹吉林文學地理”系列《沙漠里的細水微光》《沙漠的巴丹吉林》,“南太行文學地理”系列《生死故鄉(xiāng)》《南太行紀事》《故鄉(xiāng)慢慢明亮》,“成都筆記”系列《中年紀》《成都煙火日常》以及詩集和多部長、中短篇小說等。曾獲全軍文藝優(yōu)秀作品獎、首屆三毛散文獎一等獎、首屆朱自清文學獎散文獎、第20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四川文學獎等。
依舊骨頭連著骨頭,手挽著手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楊獻平
老槍
對于陳列物,相信慢慢沉默
是一種無法校正的宿命。一桿老槍
它喑啞,坐在展廳
一聲不吭。可它的內心
有燈,有烈焰。此刻它安靜
肌肉正在開裂。我伸出手,指尖就要碰到槍管的時候
一大片嘶喊,猶如閃電
哦,古老的天空,仍在運送雷霆
紅花塘
注定是一個動詞,還帶有鐵軌的響聲
事實上我前天路過
返程有些落寞。列車暫停,我從昏睡中
隔著一列空車廂,看到紅花塘
三個字,心猛然受驚
似乎三滴血,一滴紅,一滴開成花
一滴滲入天空
余下的一面荷塘,遍布青蛙和夕陽
彎刀
好像一個失去性命的人
它在半夜奔行,用黎明擊打雪花的清醒
他低頭細數(shù)火星
他在博物館,滾動鐵血的颶風
一柄彎刀所陳列的
沉默與嘯鳴,他趁機劃過月亮的傷口
和太陽的骨頭以后,終于如嬰童般安寧
我抹了一下刀柄
哦,我們應當感激英雄
盡管那紅銹的刀鋒,再次讓空氣受驚
和平年代
總是有人去愛的,細草倒掛窗欞
風從蘭花以上
摘取寧靜。幾條魚騎著漣漪
向大海致敬。更遠的山脈抱緊河流
萬物都美,像大地此時
空中的鳥鳴。我正這樣想著
窗外的幾只風箏
飛得和平。哦,這是一個安穩(wěn)的年代
這世界,這院內的小黃花
為此,我們一定要愛,我和你
遠處和近處,原野上的稻谷
夜半的星空,還有蝴蝶與蜻蜓
遙想當年
舍生取義的人,總會在夜半驚醒
那時候烏鴉亂飛
麻雀的眼睛,被寒風啄黑
是他們,一個又一個
一群又一群。那是我們的祖父
祖母,叔叔和伯伯,鄰家的,自家的,
血濃于水
密林摁住暮色,熱血縫補山河
很多年后,依舊騎著戰(zhàn)馬
奔騰在人類的河流。晴空被遼闊撫摸
更加縱深,他們和我們
依舊骨頭連著骨頭,手挽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