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光》后記:他們是如此讓我感動
他們是如此讓我感動。
我想到阿叔說“你就把這句話寫出來,一定讓大家看到”,想到雅雅說“如果我的事情被大家看到,或許能給他們一個信心”,想到幾個成人因為娟娟的病情吵得一塌糊涂,想到和敏敏在長長的海岸線邊的散步,想到吳用眼中閃爍的淚光,想到李風努力尋找詞語的瞬間,內(nèi)心充滿無限感動。這些都是神圣的時刻,是生命中因為互相理解、互相關(guān)注而有光亮的時刻。那是人類的希望所在。
這部作品想寫給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每一個人。我內(nèi)心充滿感謝。我希望經(jīng)由這部作品,重新打量我們自身。不管你有沒有孩子,不管是你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不管你家里有沒有一個“生病”的孩子,在看完這本書之后,你要思考,到底是哪些東西讓我們的孩子“生病”了?;蛘?,我們返回自身,思考是我們哪個地方生病了。
我想寫給孩子們看。我采訪了那么多孩子,他們痛苦艱難的成長時常讓我淚流滿面。就像每次看到敏敏,我都忍不住想要擁抱她,那么美好靈動的一個生命,卻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痛苦。對美好的摧毀是世間最殘酷的事情??墒?,敏敏卻又如此有韌性,她從毀滅性的打擊中慢慢恢復(fù)過來,努力尋找自己的內(nèi)核,這讓她光彩無比。
我想到吳用反復(fù)告訴我,沒有一個整全的、美好的家庭概念,創(chuàng)傷與斷裂是生命的本質(zhì)存在形式。他認為我們必須學會在創(chuàng)傷中往前走,必須學會在一種必然的破碎中相互理解,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獲得反思,社會才有可能真正進步。他的話看似決絕,卻充滿真實的力量。它昭示著一種新的思維起點和思維方式。這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所在。
我希望孩子們讀到這本作品,看到其它孩子和你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但是,他們在努力,努力走出泥淖,努力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中每一絲光亮。他們在努力。我們大家都在努力。
感謝敏敏、雅雅、吳用、李風和文中的每一個少年,感謝阿叔、豐麗、王振醫(yī)生、李院長,感謝陳清畫、文莉、杜梅……感謝每一個萍水相逢卻又愿意吐露心聲的陌生人,是你們的真摯、無私讓我最終支撐下來。
感謝我的朋友們。感謝我的家人。
資料說明。
這是一部非虛構(gòu)作品。文中所有的寫作材料和對話均源自我對人物的采訪以及當時的錄音,學生、家長、教師、朋友、鄰居、心理咨詢師、精神科醫(yī)生、醫(yī)院院長、學校校長等等。錄音長達幾百小時。書中的對話、場景,作者都在場,所有的錄音,作者也均在場。文中的回憶部分和講敘部分也均來自于在場人員的回憶和敘說。
在采訪的時候,我會詳細向被采訪者解釋我要寫一本什么樣的書,我會錄音,但是,將來,在我寫書的時候,我會匿名。有些采訪者對此沒有看法,有些采訪者則強調(diào)要使用匿名。我最終都使用了匿名,城市、學校、醫(yī)院等地點名稱也都做了處理。只有“海淀區(qū)”除外,因為它在我書寫的主題中太具有獨特性和象征性,我無法找到其它名稱替代。這一點,我也征得書中人物的同意。
書中所涉及到的病理名稱、特征及相關(guān)發(fā)展等,我都盡可能尋找專業(yè)書籍和論文去查閱并努力去理解。
必須說明的是,這部書并非是人類學或社會學等科學著作,它仍然是一部文學作品,確定性結(jié)論并非是本書的責任。所以,在書寫人物、事件時,我最關(guān)注的仍然是個體生命,是那一個個孩子,是孩子們“生病”背后的復(fù)雜性和沖突性,以及這復(fù)雜和沖突所通向的多維度性。它讓我們?nèi)ニ伎歼@些糾纏背后的原因,讓我們警醒并看到自己作為社會一分子所應(yīng)該具備的謹慎和反思。我希望的是它能夠?qū)ξ覀兊乃季S結(jié)構(gòu)、情感方式產(chǎn)生一些影響,進而對我們的生活和結(jié)構(gòu),對生活中與我們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能有新的理解。這始終是我寫作所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