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楓:狗待人不薄
關于狗的故事,通常是單純而溫暖的。人總是缺什么想什么,把自己在生活中難以實現(xiàn)的情感狀態(tài)寄托于狗:忠誠、勇敢、相依為命……這樣的故事看多了,往往也會讓人感到似曾相識。比如,這些年我也看過幾部有名的以狗為題材的電影,以致后來情節(jié)都分太不清楚,能記住的區(qū)別僅限于狗的品種。
然而除了人狗情未了,這種故事是不是還能講出點兒新的味道?這個想法也很有意思,我雖不養(yǎng)狗,但在街上見人遛狗,就老愛往這方面想。
幾年前,我寫過一個中篇小說《營救麥克黃》,是通過狗來講階層的故事。人,分上層人、底層人;狗,分上層狗、底層狗。面對同樣的抉擇,人各有各的立場,只有狗懵懂如初。寫時的初衷在于聲援弱勢一方,寫著寫著才發(fā)現(xiàn)各有各的難處。
而最近的《小姚護士和她的病號》也有類似之處,狗總是不聲不響,圍繞的是人的表演?;诓煌纳矸莺吞幘场⒂托乃?,人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前臺。而和上一篇小說不同的是,這一次小說探討的問題也許更終極一些,事關生死存亡。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技術的演進,這些問題還面臨著此前人類也許從未面臨過的新困境——
過去,人只有求生的權利,但現(xiàn)在,假如生并非自由,那么是否能夠獲得死的自由?
假如虛擬世界越來越真,另一種意義上的永生是否可以代替真實世界的短暫?
在一個親情也被估價的社會,生命除了被利用、被榨干最后一點用處,是否還有其他價值?
圍繞倫理層面的無從作答,故事層面的戲劇沖突也就可以展開了。同樣也因為人在關鍵時刻的抉擇和立場不同,既有可能暴露出極端的善,也有可能暴露出極端的惡。
我希望,這個故事并不只有一味的溫暖基調(diào),而是有著與我們生活相稱的復雜性。在人物塑造方面,這篇小說里的小姚護士、劉喬治和王染冬老太太,我希望他們能比《營救麥克黃》里的主人公更加豐滿一些,這除了寫作時更習慣“多想一步”,也許還有他們本身的處境更加一言難盡的原因。至于狗,我們通常所喜愛和心疼的狗,在思考狗的處境方面,我仍然沒什么進步。
歸根結(jié)底,我還是通過狗來講人的故事,并且是獨屬于當下的人的故事。在這種故事中,狗對于人的意義,除了陪伴、慰藉和最原始的看家護院,在某種意義上,還可以充當我們反思和審視自身的鏡子——假如真能從狗的眼中照見自己,我們通過狗看到的自己,就不只那些一廂情愿的純良品質(zhì)了,還包括生而為人所獨有的渺小、可憎與悲哀。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狗的確待人不薄。